哆啦A梦大雄与天空的理想乡名不副实的反乌托邦就像辛德勒的名单一样影评中的反思让人深感沉重
偶尔看哆啦A梦的路人可能觉得还不错,因为这部在流水线作品里算佳作。但我身为一个哆啦粉,看惯了水田版的流水线,今年原创buff+反乌托邦噱头,看完了表示很失望。我给了4星,但题材1星作画1星,只有这个老IP能一直发光发热,我身为哆啦粉去电影院支持,也是鼓励。
一个消费向作品,反乌托邦,我在期待什么?先说一下优点吧。总说这部剧场版是反乌托邦,那到底反没反呢?还是真的把它变成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为什么这样的社会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乌托邦,是不是完美就好吗?我们学马列,不学乌托邦,就是因为马列是科学的,而乌托邦则是不科学、脱离实际。这一点,在哆啦A梦里也有体现,“高度统一导致个体性缺失”、“成为机器人的代价”,完美就是千篇一律,不完美才有多样性,这种“完美”并不好,这正是在哆拉A梦中所展示出的反思,即对那样的社会进行批判和思考。
缺点嘛,就两个。一方面,是塑造失败的角色——雷博士。他开始时给人一种威严和权力感,但是最终只会念台词,没有任何战斗力或策略,只是一个傀儡。而且,他如何建立起这个理想国度的问题也没有得到解答,只用了一些杂兵机器人,就像是战五渣一样。在小战争中,小朋友们虽然也不喜欢,但至少他们有谋略,有城府,有压迫感,让人们感到恐惧。而雷博士完全没有这些,他只是想要控制一切,却连基本的手段都掌握不了。
另一方面,更深层次地讲,这个故事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提醒”我们关于不切实际的人类社会制度问题。但它没有真正质疑这种制度本身,它只是表达了一种可能性而已——通过控制和极权手段达到所谓“完美”的目标。然而这种极权主义虽然不好,但如果目的仅仅为了建造一个所谓“理想国度”,那么这样的行为至少有一定的吸引力。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种伪装成但未真正实现的人类理想化世界观构建过程。